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城拔寨、決戰決勝的沖刺期,港北區通過強化技能培訓、鄉賢示范帶動等措施,不斷引導貧困群眾靠自力更生、勤勞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精準脫貧的新路子,奏響了脫貧攻堅“奮進曲”。 創新宣傳方式 走好三步棋 該區創新扶貧政策宣傳方式,走好宣傳三步棋,推動各項扶貧政策落細落實、落到貧困群眾心坎上,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第一步棋,在港北宣傳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政策微講堂”,向干部群眾詳細解讀脫貧攻堅系列政策,詳細講解有關項目的申報條件、操作標準和辦理流程,擴大扶貧政策宣傳面,提高群眾對扶貧政策知曉率。目前,“扶貧政策微講堂”已發布扶貧政策20期。第二步棋,利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聯系人等黨員干部在進村入戶走訪群眾時,以“一對一”、“面對面”的“微課堂”方式,用鄉音鄉語講深講透脫貧攻堅政策,現場傳授脫貧致富經驗,鼓舞群眾立起奮斗之志,開創幸福生活。第三步棋,各鄉鎮(街道)結合當地群眾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理論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利用村屯空白墻體、公共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載體,大力宣傳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等扶貧政策,營造了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據初步統計,港北區已安裝或噴繪脫貧攻堅固定宣傳廣告牌塊151個,懸掛或粉刷脫貧攻堅標語913條,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提神鼓干勁。 強化技能培訓 轉觀念鼓干勁 針對貧困群眾因技術短缺、信心不足等致貧因素,港北區強化實用技能培訓,進一步堅定了貧困群眾產業增收、致富脫貧的信心,讓貧困群眾轉變觀念、鼓足干勁。 首先,整合扶貧辦、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門資源,積極開展貧困人口培訓,以實用技能為主,實行“點單式”培訓,根據群眾需求具體確定培訓內容。采取集中培訓、現場講解、觀看視頻等形式,讓貧困人員學技術。其次,組織科技特派員、農業技術員等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屯對貧困群眾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鼓舞他們腦子轉起來、身子動起來,讓貧困群眾看到出路、看到希望。第三,通過擇優選定培訓機構,開展護工家政等緊缺勞務人員技能的培訓,幫助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增強自主脫貧致富的底氣。2017年以來,全區完成轉移就業幫扶1000人,為186人發放短期技能培訓以獎代補金14.88萬元,開展了多場實用技術培訓,確保貧困戶勞動力通過技能培訓至少掌握1項致富技能。 為促進貧困人口積極就業,港北區出臺轉移就業交通補助,整合1000個崗位,對在國內連續穩定就業8個月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每年每人給予1000元的交通補助。2017年共發放了998人,發放金額99.8萬元。 鄉賢示范帶動 扶智又扶志 港北區大力培育、弘揚鄉賢文化,發揮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提升貧困群眾的“智”與“志”,讓貧困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港北區依據鄉賢人士的發展方向、特點專長及返鄉創業的意愿,逐步建立全區“鄉賢”人才動態信息數據庫。充分發揮鄉賢企業優勢,開展扶貧濟困、提供就業崗位、參與結對幫扶等扶貧活動,廣泛實施“技能培訓+吸納就業”幫扶模式,幫助貧困戶實現“造血式”扶貧。中里鄉韋軍民返鄉創業,成立廣西東方尚賢文化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扶貧產業路子。韋軍民為400多戶貧困戶培訓宮燈編織技術,為傳承非物質遺產培養了一大批鄉土技術人才,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 港北區積極打造鄉賢文化陣地,2017年整合“一事一議”、公共服務中心、扶貧資金等4300多萬元用于全區村級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打造了一批鄉賢文化示范基地。依托鄉賢文化陣地,完善修訂了村規民約,廣泛開展 “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良好家風培育勞動光榮、奮斗光榮的文明新風尚,增強貧困群眾光榮脫貧的信心。全區現有省級文明鎮5個,文明村6個;市級文明鎮1個,文明村6個;縣級文明鎮5個、文明村7個;“十星級文明戶”63戶。 如今,在港北區形成自立自強、誠實守信、個個遵守公德、戶戶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處、村村倡導文明的和諧氛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