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購物可選實體店、網絡平臺,甚至可以私人訂制;出行可選公交車、出租車,或者自駕車;學習新知識可參加面授培訓,也可選擇網絡課程;消費維權可以到消費維權服務站,或者撥打消費者服務熱線,還可以求助網絡問政平臺。
五年來,貴港市民的消費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消費能力逐年提升,商品消費或服務消費選擇更多,消費平臺層出不窮,消費環境更規范,消費者維權渠道更通暢。人民群眾“購物車”里的獲得感更多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得到滿足。
品類多、品質優,購買力強勁
“過去買菜就是那幾樣,現在品種太豐富了,一周都可以不重樣?!泵刻煸缟?,家住港北區貴城街道石羊塘社區的陳正香阿姨都騎著小三輪出來買菜,從石羊塘市場逛到牛嶺市場,鮮蝦、豬肉、豆腐、青菜,葷素搭配,營養又美味。
陳阿姨的感受印證著廣大市民“購物車”里的變化。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購買力也不斷增強,換季置新衣、每年出門遠游、電子產品頻繁更新是常有的事。
與傳統的農貿市場相比,大型商超里商品更是琳瑯滿目,國內國外、區內區外的商品應有盡有。此外,智能電飯煲、遙控熱水器、智能窗簾等高端商品和健身套餐、線上線下互相融合的教育培訓等私人訂制消費服務逐漸被更多人選擇。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品類增多,大家的選擇也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消費市場從追求數量逐漸向追求品質升級,還呈現個性化、多樣性的特點。
市商務部門數據顯示,2016—2020年,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4.3億元,年均增長7.8%;今年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75億元,同比增長19.9%。五年多來,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廣大市民的購買力不斷增強,可選擇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品類更多、品質更優,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網購成重要消費方式
“幾年前,想在網上買點東西,還得找市區的朋友幫收貨,現在快遞送到村口了,完全不用擔心物流的問題?!奔易「勰蠀^八塘街道高新村的曾彩霞女士是個“網購達人”。前些年,物流一般不配送至鄉下,她網購只能委托市區的朋友幫接收。如今,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物流配送基本都到鄉鎮(街道),網購更便捷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覆蓋,移動客戶端廣泛使用,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多數人常態化的消費方式。如今,網絡消費已經從普通的衣物、家居用品、裝修材料等商品消費延伸到教育課程、旅游套餐、咨詢服務等服務消費。圖文并茂的商品展示方式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360度動態觀看的網絡直播購物風生水起。網絡購物配套的物流配送行業也蓬勃發展,
網上下單,三五天貨物就送到家門口,甚至當天下單,第二天就收到貨物,方便快捷。
五年來,我市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市商務部門數據顯示,2016—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累計完成504億元,年均增長10%,跨境電商交易額累計完成10億元。我市還培育了2個交易額百億元的電子商務集聚區、4家交易規模超億元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創建自治區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3家、自治區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10家;培育10個交易規模超千萬元的網絡零售品牌。全市規模以上商貿類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95%。
消費維權制度更完善,消費環境更規范
五年來,我市消費者權益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商品質量監管體制機制更成熟。在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推動下,目前我市建立消費維權教育基地85個,在商場、超市、企業、景區等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532個,在農村、社區設立消費者投訴站和12315聯絡站1152個。
大量維權案例表明,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源頭多數在經營者。五年來,我市以約談、誠信經營和評選三“十”活動為抓手,引導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先后開展了147次集中約談,共約談經營者658戶(次)。積極調動和凝聚社會力量,引導市場各類主體,以及消費維權志愿者、消費者廣泛參與“誠信經營放心消費”創建工作,目前已完成10個示范街區(商圈)的創建,參與創建的企業有281家、商店265個,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年來,我市各級消委會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舉辦35場專題法律培訓,直接培訓經營業主1349人(次)。廣泛開展消費教育,進學校、進鄉村、進商場超市,舉辦現場宣傳、專題教育等各類活動330多次,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提高,消費者信心進一步增強。我市消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8098件,調解成功4046件,挽回經濟損失256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