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訊 今年以來,港北區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鄉村文明程度,凝聚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記者7月26日走進港北區港城街道樟村“積分超市”,村民正在兌換糧油,小朋友在兌換零食和玩具。據介紹,該村正在推行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部分資金開設“積分超市”,以積分兌換實物,引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不僅僅是樟村,該區許多村屯也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初步探索出一條培育鄉風文明的新路子,正逐步向全區推廣。
港北區積極探索鄉村文明建設新點子,完善“一約四會一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目前,港北區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一約四會”制度(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有效遏制奢靡之風,培育良好家風鄉風民風。積極打造鄉風文明示范點,村村建有核心價值觀宣傳墻和“善行義舉榜”,各類宣傳陣地公益廣告刊播比例達30%以上,其中港城街道龍井村鄉風文明建設經驗做法被自治區文明委評為十大先進典型案例。目前,該區有縣區級以上文明村鎮81個,占全區村鎮總數的75%。
該區各鄉鎮(街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圍繞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健身體育服務五大平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450多場次,參與群眾近6萬人次。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志愿者注冊率和活躍度,今年上半年該區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創建文明城市”等志愿服務活動350多場,群眾志愿服務意識不斷提升。
該區深入實施文化惠農工程,今年到目前已開展壯族“三月三”文化旅游節、端午節包粽子大賽等活動180余場,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60多場,不斷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該區共有民間業余文藝團體130多支、成員1200余人,建有農家書屋120多家、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1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