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訊 今年以來,港北區整合、盤活各種資源,做好以物業經濟、服務創收、產業發展為重點的文章,有效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7月底,該區102個村(含農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超6萬元,總收入達994.3萬元。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是要選好班子。港北區優化選人用人制度,選出一批政治堅定、思維活躍、能帶領群眾致富的領導干部及頭雁隊伍,引領集體經濟發展,今年新當選的村黨組織書記中有64人為致富帶頭人。同時,選派113名工作作風扎實,懂經濟、懂農村的干部到脫貧村及鄉村振興示范點村,為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提供人才支撐。此外,注重實施素質提升工程,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經濟能力素質提升培訓,實施“頭雁講堂”,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跟著書記學”的方式,建強人才隊伍建設。為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該區實行區每月調度、鄉每半月研判、村每周落實的機制,及時掌握了解各村收入來源、掌握薄弱環節,倒排集體經濟收入工期,深挖收入潛力,確?!坝趾糜挚臁蓖瓿杉w經濟目標任務。
港北區充分發揮“一組兩會”、經濟能人在推動村集體經濟工作中的作用,通過盤點村級的土地、山林、魚塘等資源,清查閑置老辦公樓、舊農貿市場、校舍等固定資產,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辦證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采取“一清二談三開發”工作法,妥善解決權屬糾紛等問題,全面清理村集體不規范合同,有效盤活了資源、資產,實現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今年港城街道各村累計收回村集體土地1000多畝,根竹鎮根竹村通過清理不規范合同收回集體林地700多畝。僅僅盤活資產,該區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就達250多萬元。
港北區引導各村立足特色,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做活土地流轉文章,抓好村集體服務創收,發展物業經濟,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業)”“一村多品(業)”“多村一品(業)”發展模式,讓資本產生更多紅利。
提升服務促創收。該區各村以土地流轉及管理服務有償方式為業主提供“保姆式”服務,切實解決企業用工、矛盾糾紛等問題,解決企業進村后顧之憂。其中,中里鄉推進“1+N”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由鄉黨委統籌組建1個村級聯合工程隊,“N”個村集體抱團承接政府公益性、村級“一事一議”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聯合工程隊創收52萬元,14個村平均增收2~4萬元。
特色產業帶動增收。該區充分發揮屯級理事會的作用,連片流轉土地發展食用菌、芡實、火龍果等特色產業。中里鄉動員83戶群眾預流轉土地1500畝、流轉山林5500多畝發展特色種植業,村集體經濟增收50多萬元。
發展物業拓寬增收渠道。該區鼓勵有條件的村與社會力量合作,或經營商貿物業大樓項目,或出租農貿市場大樓,拓寬增加集體收入渠道。港城街道富嶺村通過“到期回收+委托運營管理”的模式,建設農貿市場大樓,出租給企業開辦超市,每年可實現增收7.2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