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縣城和江口鎮水路交通方便,上可達南寧、百色、柳州,下可通梧州、廣州,達香港、澳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的工業(主要是手工業)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工人數量較多,居廣西各縣之首。據1933年4月有關資料統計,當時桂平全縣有工人24683人,其中男工16766人,女工7917人。
大革命時期,桂平縣先后建立了江口總工會、江口搬運工會、江口屠宰瓜菜工會、江口店員工會、江口理發工會、桂平縣總工會、桂平縣理發職業工會、桂平縣屠宰職業工會、桂平縣苦力業工會、桂平縣車縫業工會、桂平縣民船航行業工會等工會組織。1925年的“五卅慘案”和“沙基慘案”發生以后,桂平工人就行動起來,組織宣傳隊上街宣傳,出壁報、散發傳單、張貼標語、舉行集會、游行示威,聲討帝國主義的血腥暴行,聲援廣州和上海工人的正義行動,并且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募捐,籌集經費、衣物,撫恤在慘案中受害工人的家屬,同時號召各界人士、各個團體抵制外貨,打擊銷售英、日貨的奸商,搜查、收繳、焚毀洋貨。當時,江口鎮的工人組成江口外交后援會,推選鄧譽聲為會長,盧登為糾察隊長,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實行經濟絕交”的口號,對販賣英、日貨的興隆、巨泰昌和泵船陳華養號進行了查處;拆除了傳播洋教的福音堂以及售賣德士吉美孚號洋油的廣榮公司的招牌。
1925年冬,中共梧州支部的龍啟炎、鐘山、周濟等到桂平江口鎮進行革命活動,建立中共黨組織,積極發展黨員,指導工農運動。黨組織通過工會宣傳“發給大洋”“增加工錢”“發給藥費”“不準打罵工人”等革命思想,開展工人運動,領導工人進行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桂平成為廣西工人運動開展較早、發展較快、活動較活躍地區之一,涌現了鄧譽聲、李樂中、胡奕卿等一批工人運動骨干。其中,1926年5月,鄧譽聲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同年6月,江口工會委員長李樂中出席梧州工人代表大會,胡奕卿當選梧州工人代表聯合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委員兼糾察部長,后又任梧州輪船航行業工會委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