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一位中共黨員黃日葵烈士(1899年6月12日,出生于廣西桂平,少年時就讀于桂平縣一中)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奔走。在學生時代,他是“五四”運動激流中響亮的時代吶喊之聲,在青年運動中,他以投槍匕首的筆鋒和頑強的戰斗意志,堅持挺立在追求先進和篤定革命信念的前沿,在尋求光明之路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紅色信仰未曾有半絲的動搖,他的革命意志和情懷執著而無畏。在為革命事業奔走過程中,1927年春,黃日葵曾在游家鄉風景名勝時寫下一首《游暢巖風景有感》的五言絕句,詩中寫道: 五岳歸來客,浩然游此山。 豈無休影思,天意不容閑。 透過字里行間,我們既能夠體會革命者游山觀景時吸納和彰顯的“浩然”之氣,也能夠體會到為什么革命者會發出 “天意不容閑”的慨嘆!一切皆因革命尚未成功,救亡圖存的抱負尚未實現,少年中國崛起之夢還有待時日??!所以,黃日葵立此詩為證,這足見革命者一刻不停為革命斗爭工作奔走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這既是黃日葵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那個時代為舊中國尋出路、求光明、索未來、謀復興的仁人志士的映照。 1920年7月1日,黃日葵與李大釗,鄧中夏等出席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周年紀念大會,并共同討論少年中國學會的會務以及發展事項。這一天,盡管工作忙碌,事務繁雜,然而,革命者的忙碌也是充實的,更是充滿激情與懷抱迫切改革現實希望的。凌晨三時,面對美好的月色,黃日葵輾轉無眠,寫成了新詩《睡起對月》。這首詩分為五節,每節都通過與“月”對話的形式,將“月”視為可以傾訴心事的知己,毫無保留地對“月”流露個人的純潔情懷。其中,最后一節詩這樣寫道: 我的好伴侶呀! 我愿你的光常明,姿常滿! 因為我誓永久的愛你。 要我斷了愛你的念頭, 除非我的靈魂安息了。 我將這節小詩引為熱烈的愛情詩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難道不是嗎?詩中,愛既有心愿的傾訴,誓言的表露,也有“永久”的意念,甚至因為若不能愛,只須“斷了愛你的念頭”,就誓可以用生命息止來作為代價!如此崇高的愛和決絕之念,難道不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嗎? 不過,這就是黃日葵的“愛情”嗎?并不是,這只是他高潔偉岸、博大遼闊的革命情懷藝術的表露而已。在作這首詩的時候,離他與女大學生文秀娥(又名文質彬)相遇結婚還有8年之久。1921年7月上旬,黃日葵與鄧中夏帶著恩師李大釗的囑托出發,應重慶任川東道尹公署秘書長的陳愚生之邀,來到重慶川東第二女子師范學校暑期講習會講演,講學時間為一個月。 現存的黃日葵與鄧中夏的一張“帥氣”合影,就是那個時候在重慶街頭的照相館所照的。 在黃日葵的講學中,有一名叫文質彬的女學生很認真地來聽他的每一次講演。一雙圓潤明亮的眼睛一直看著講臺上英姿勃發的青年先鋒,她為這個青年的見識和愛國熱情所感染,愛的種子慢慢滋生,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就是像黃日葵這樣有志氣、有抱包的青年才俊。 “老師,您怎么看待婦女平等的問題?”“老師,給我們說一說您參加的北京學生愛國運動好嗎?”許多女學生圍著黃日葵提問。在美麗、大方、活躍的女學生人群中,黃日葵對文靜勤奮的文質彬留下了好印象。但是,黃日葵由于忙于革命事業,心中并未想到個人的兒女私情,更沒有想到,文質彬以后會成為他的妻子。 1921年9月上旬,在四川結束一個多月的宣傳演講,黃日葵由四川回到北京,繼續投入忙碌的革命工作中。 1928年春,黃日葵與上海立達學園學生文質彬結婚,除了他終生為之奮斗的革命斗爭工作是一件頭等大事外,成婚成家對于黃日葵來說,也是一件終身大事。 文質彬曾向自己的同學鐘馥江說:“所愛的男子,若不像黃日葵這般有文人氣質和紳士風采的,寧愿終身不嫁!”這樣為真正愛情而碰撞出火花的年輕人,他們曾相遇相識,如今又在人海茫茫中邂逅,一見如故,一見傾心,這正是緣份??! 于是,他們結婚了。黃日葵與文質彬一起來到街頭的照相館,留下了兩人的合影。一頭短發的文質彬衣著素雅,坐在古式月牙椅上,依偎黃日葵一側,俊俏的臉頰是幸福的淺笑。身穿西裝的黃日葵側坐于椅子邊緣,兩個人幸福地凝望前方…… 在他們成婚的時候,當時在上海的田漢、譚壽林等革命戰友前來為他們送上真誠的祝愿。 幸福的日子是短暫的,很快,反動派盯上了黃日葵,并找準機會,強行將黃日葵抓走,投入監獄。面對敵人的瘋狂逼問和拷打,黃日葵始終對黨的秘密守口如瓶。在田漢的營救下,黃日葵通過化名巧妙地回答了敵人的種種盤問,讓敵人無計可施。持續斗爭下,黃日葵終于出獄了。為避開國內反動派的屠殺狂潮,黃日葵與新婚妻子文質彬遠走日本,化名文斌、文質等繼續以筆為投槍匕首作戰,體現了這對革命情侶深深相戀相愛之情…… 在日本期間,黃日葵夫婦雖然過了一段幸福相處的日子,但也是好景不長,軍國主義對共產主義者的仇恨使得黃日葵等革命者面臨困境。在日本,黃日葵第二次被捕入獄,受盡折磨,但他依然堅持與敵作斗爭,堅守黨的秘密,忠貞不屈,出獄后,他被勒令出境。 1930年3月,黃日葵在上海病倒住院。治病期間,他依然忘我工作。接著,黃日葵與愛人文質彬的愛情結晶——他們的兒子來到人世。初為人父的黃日葵異常高興,他給兒子取名:“起濤”,希望兒子能夠繼續走他的革命道路,繼續革命事業,在革命的波濤起伏中鍛煉成長,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做出積極的努力。 “我這支筆是有用的!我要繼續為革命工作下去!”黃日葵篤信自己所堅持的紅色信仰,也堅信手中那支筆對黨、對人民的奉獻作用??墒?,病魔和一場醫療“事故”最終將這位鋼鐵戰士帶走。1930年12月20日,黃日葵因醫治無效,在上海紅十字會醫院逝世,終年31歲。 黃日葵的愛人文質彬在黃日葵離開人世后的四年,因憂郁成疾,不治而終。黃日葵的兒子黃起濤由四川巴縣的外祖母撫養成長,后改名為文忠毅?!爸乙恪眱勺?,正是其父親黃日葵的真實品性寫照。 我的好伴侶呀! 我愿你的光常明,姿常滿! 因為我誓永久的愛你。 要我斷了愛你的念頭, 除非我的靈魂安息了。 我的耳邊似又響起這樣決然而凄美的詩句。黃日葵與他的永不磨滅的愛情閃耀著革命者的柔情火光,見證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正是無數革命者付出這樣無懼犧牲與大愛奉獻擔當的代價,才使得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才使得這個人世間愛的溫暖和家的團聚給予了更多人。